能用電影編劇來學漫畫編劇嗎?兩者有差別嗎?


因為我本身是漫畫家的關係,最常研究與實作的媒材就是漫畫,不過在台灣的編劇學習環境中,絕大部分人還是先以「電影編劇」的類別入門。

坦白說,那些經典的電影編劇工具書,也是我在學習與驗證的過程中,會引以參考的對象。不過越參考,就越會發現──漫畫編劇不能照搬電影編劇的方式來學習。

如果非得這麼做,那在學習過程中,必須意識到以下幾點:

1.篇幅


這是最明顯的差異,電影編劇通常以120分鐘為基準在設計架構,但漫畫就不一樣了,可能是160頁的書,也可能是15話的條漫(750格),也可能是18-40頁的短篇,如果說電影編劇設定要在5分鐘內揭露主題陳述,那漫畫呢?5分鐘可以轉換成頁數或格數嗎?

也許有人會說,可以用文字對白的量來預估人的閱讀速度,但如果你有實際的漫畫閱讀經驗就知道,有時候不只是文字對白會吸引目光停留,包括畫面的細緻度也會,而且與電影不同的是,漫畫的讀者可以自主決定一格要看多久,沒辦法像電影那樣有公平的時間流逝。

2.體驗模式


或許現在netflix的崛起之後,未來會有點改變吧?不過至少我讀過的電影編劇書,都是預設觀眾會在電影院裡120分鐘坐好坐滿,所以電影可以有一些時間做鋪陳,就算前面劇情不夠精采,在電影界也有個不成文的規則,反正只要最後10分鐘超棒,觀眾就會帶著微笑離場。

不過漫畫的體驗模式就不是這樣了,第一話、第二話、第三話表現平平的作品,就算你再怎麼說服編輯部說第二十話超爆幹讚,你大概還是難逃被腰斬的命運;就算不腰斬,讀者的棄坑率也會讓你的熱情黯淡。

有鑑於讀者對於漫畫與電影的體驗模式不一樣,所以在編劇上也必須做出差異。

3.格式


電影劇本有電影劇本的文章格式,但是漫畫編劇沒有。漫畫編劇可以用類小說的方式來寫故事大綱,也可以用電影劇本的方式寫場景行動角色對白,還可以用分鏡草稿(name)的方式呈現,相對來說較為靈活。

不過由於沒有特定標準,如果是以成為漫畫原作為目標,就必須配合合作的漫畫家,寫出對方能看得懂的形式,換句話說,如果對方吸收不了以電影劇本為格式的腳本,你就得換個方式來輸出故事。

所以如果你一開始就完全以電影編劇的系統來學習寫作,當你進入漫畫業界真的要實作配合時,可能又得經歷一陣轉換的陣痛期(除非剛好都遇到看得懂你產出劇本形式的漫畫家)。

以上三點,是我目前感受到漫畫編劇與電影編劇在實務上的不同,只要能留意到這三點,那在兩個系統之間轉換就能更順暢囉。

謝東霖

延伸閱讀






0 意見 :

張貼留言

Cancel Reply